2013-03-09来源:江苏省国画院 |
自古至今,画家的艺术追求无论属于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总归需要特立的己见和坚强的定力。就艺术个性而言,能做到曲高和寡、卓尔不群固然要有超凡的睿智和出尘的淡然,已属难得;就艺术共鸣来讲,真正做到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程度则更需要建立在民族文化传统基础上的维持力和延续性产生的某种无条件的绝对感性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态度,毕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给画家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种无可替代的愉悦与奖赏。中国画家能做到两者兼顾在历史上也不多见,而今逐渐在中国画坛声名鹊起的江苏省国画院著名山水画家王飞飞就是属于那种能让“专家点头、群众叫好”的画家。 从受众层面看,王飞飞的山水画风赢得众多知音绝非偶然,这不仅仅在于他的传统面貌纯正而深厚,更是从画面整体的经营和细节处理上有其独到之处。以笔墨论,王飞飞的传统功力本可以取法前贤诸公,拟某某、似某家,而他却以天性为自持,放任性情肆意挥写,故而其用笔生涩质朴、似稚拙实老辣,不留半分前人窠臼、不染一分作家习气。在我看来,王飞飞笔墨可贵之处在于有“生拙趣”,此是文人画重要的一条原则,需要长久的勤修苦练和画外功夫。明代董其昌曾言:“何取生且拙?生则无莽气,故文,所谓文人之笔也,拙则无作气,故雅,所谓雅人深致也。”有生拙,避圆熟,实则隐含了画家对自然外物真挚情感和去俗近雅的品位,因而王飞飞的笔墨没有矜持造作的卖弄,只有质朴苍茫的情思意境,在当今浮躁的画坛实在是非常可贵的。因为可贵,所以可爱。我并不愿把王飞飞的笔墨简单地看做传统的承袭,陷入受某某画派影响之类的套话中,反而从其笔痕墨迹中感受到一种率意天真、不加掩饰的可爱性格。 以我的浅见,玩味笔墨总是小众或圈内的专属和独享,而大众的眼光在意的是画面本身传递的视觉讯息。王飞飞山水打动众人的最大亮点我想莫过于他的章法丘壑了。他喜欢大山大水,层峦叠嶂,云水掩映其间时隐时现,画面大块色墨充溢天地,形成内在的张力和动势,把观者带入流转曲折、荡气徜徉的全景式的重山复水情境中。这是典型中国画的经营位置,其后隐匿了中国人传统的感知自然、审美观照的方式,即以流盼的眼光飘渺上下四方,仰观俯察,移远就近,于物我之间情趣往复交流,对自然外物产生一份深切的认同感、亲和感。我在王飞飞的画中读出了充满了生命感、节奏感的自然韵律,它是深藏人们内心的对天地自然的虔诚与敬畏。 质言之,山水画最大的功用价值应是使人从中汲取精神力量,陶冶胸次,健全人格,实现心灵的皈依和人生境界,正如陶渊明所言:“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王飞飞以传统面貌抒发自我胸臆,其所创造出的层层山、叠叠水的画风实际包孕了画家在现今社会环境下的人生理想和艺术追求,绝非简单的描画传统符号。我们这个时代有时候个人画风的彰显和发展有赖传统面貌的筑基和接引无疑也是一种进阶的方略和路径。因此,王飞飞的山水画被画界认可,被藏家关注,被群众喜爱是有固然之理的。 王飞飞的山水画总是呈现着一种阔目远眺下的大场景,烟云袅袅,层林郁郁,流水潺潺,高山巍巍。朴实无华的笔墨精心描绘的草木坡石都默默在为汇聚大山大川悠然自在的大情怀而忘我交融、集力凝神。看了他2006年创作的《山含枫林密》,我心生一丝感动:都说画家的笔墨语言是为表达情感的,但要做到修养得真情实感并自然而然地抒发于画间,就不那么简单了。王飞飞的山水情怀是从他心底里释放出来的,它总是慢慢地递送,默默地汇聚,从容地集结。
黄戈 (江苏省国画院副研究员、傅抱石纪念馆馆长助理) 2013.3.9 责任编辑:王洁 |